荷蘭之前一直是我想要去的國家之一,為什麼呢?絕對不是因為大麻。
因為阿姆斯特丹有梵谷博物館,而這趟旅行完成了此心願。
梵谷博物館,可以的話一定要來參觀。
我不算梵谷迷,他絕對不是我最喜歡的畫家(論印象派畫家來說,我更喜歡莫內)。
或許,先是參觀了在台灣的梵谷展,讓我對梵谷更熟悉了些。去了梵谷博物館後,當然更加熟稔。也熟到暫且不想研究了(是有更想認識的藝術家!)
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
推薦指數:4⭐⭐⭐⭐
停留時間:約兩個半小時。
梵谷博物館資訊
官網(英文):https://www.vangoghmuseum.nl/en
官網(簡中):https://www.vangoghmuseum.nl/zh/visitor-information-chinese
地址:Museumplein 6, 1071 DJ Amsterdam https://maps.app.goo.gl/Vp8rq38mnoDgEkFMA
營業時間:早上九點至傍晚五點/或六點,週五可能會營業至晚上九點。
詳細時間請至官網確認。不過訂票的時候要預約入場時間,到時候一併看即可!
票價&購票
- 全票22歐元、學生票11歐,未滿18歲兒童免費,某些博物館卡免費進入。
現場沒有賣票!現場只有賣導覽,沒有賣票!在入館之前就會檢查票券。
官網有購票連結,但我買票時卻刷不過(台灣卡、visa、master、美國卡AE,通通轉轉轉刷不過),後來是荷蘭的卡才刷過。
建議直接在klook上購買(中文頁面、又沒有比較貴、可能還會有折扣跟省匯差手續費)
Klook購票連結
導覽
- 導覽售價為3.75歐元。
- 博物館提供專用導覽機+耳機。
- 選取導覽作品方式很特別,是在螢幕上轉圈(有別於一般輸入號碼)。
- 建議線上購票時一併買導覽。線上若沒有加購導覽也不用擔心,因為現場有櫃檯購買導覽。
- 總共提供12種語言的導覽,有中文。
- 沒有每一個作品都有導覽(有導覽的會特別標示耳機符號),不過算是蠻多內容可聽的。
梵谷博物館介紹
- 全世界收藏最多的梵谷作品!
- 對我來說,梵谷博物館有官方直營感。(畢竟是自己侄子發揚光大的)
- 收藏兩百多幅油畫、素描500幅,以及書信850封。
- 收藏數第二名為庫勒穆勒美術館。
- 荷蘭最/次多人數參觀的博物館。
- 跟隔壁的國家博物館不分軒輊,第三名是安妮之家。
- 2023年參觀人數世界排名36(藝術博物館類別),約160萬人次。
- 位於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廣場,總共四層樓。主棟為梵谷常設展,地下室則能連接到隔壁棟有臨時特展。
梵谷博物館展區
以編年史方式,讓觀展者循序漸進認識梵谷,從0樓開始往上參觀。
自畫像
第一個區域就是自畫像,看著一堆梵谷的頭,你應該也會對梵谷更有印象吧。
梵谷是名窮畫家,沒有素材只好畫自己的臉,是很多自畫像作品的畫家。
主要自畫像作品集中在此區展出,但其他展區也有自畫像唷。
除了自畫像,旁邊也有紀錄梵谷的年代史,哪一年待在哪個城市。
博物館的主要出入口在這一層樓,所以0樓的展示區域較小。樓梯往上繼續參觀。
農民畫家
早期的梵谷(到巴黎之前),畫風較為陰暗。但他畫了很多農民的肖像畫、農村景色、甚至是農民的物品。
其中《吃馬鈴薯的人》,在這裡展出唷!
巴黎現代藝術
梵谷的人生並不長,當藝術家的年份也很短(僅十年),而前往巴黎,讓他的繪畫增添明亮的色彩。
除了靜物畫、風景畫(尤其是各種巴黎市景),其中較為著名的咖啡店女老闆的畫像也在此區展出。
梵谷本人非常喜歡浮世繪,也將之運用於作品中,其中有名的《花魁》也在此展出。
聽說梵谷是很受日本人歡迎的藝術家之一,或許跟他大量運用浮世繪元素也有關係吧!
亞爾(創作鼎盛時期)
梵谷居住在亞爾期間,產出了很多著名作品。他在此與高更同住了一小段時間,雖然也在此瘋掉。
此區的作品有一堆漂亮的樹、亞爾的鄉村風景、亞爾的房間、高更的椅子、向日葵。
應該也要有割掉耳朵的自畫像,但我參觀時沒有看到😭。
亞爾的房間有好幾個版本,梵谷博物館收藏其一。
除了畫作以外,旁邊也有介紹梵谷的色彩學,使用油畫的工具,以及顯微鏡展示油畫的紋理。
接著再上一層樓,繼續參觀。
梵谷與他的朋友們
此區可以看到梵谷、還有些非梵谷的創作。例如說:高更畫梵谷的肖像畫。
也有收藏一些其他藝術家的作品,甚至是梵谷啟發的現代創作。
梵谷與西奧的書信,雖然梵谷博物館收藏了眾多書信,但其實真正展出的只有寥寥幾封。還有西奧的櫃子,與「畫作」較不相關的收藏們。
亦有展示油畫使用的材料,結合前一區的展品,讓梵谷博物館不僅是個「畫廊」,而能帶領參觀者更全面瞭解藝術、梵谷的生活等。
這層樓也有敘述梵谷的精神疾病的小展區。
聖雷米:克服一切困難
到整個博物館的頂樓,也就跟著走到了梵谷人生的盡頭。
有著很多麥田與樹根的繪畫,像是著名的《麥田群鴉》;也有多張在療養院的繪畫;臨摹他的偶像們的繪畫(米勒等),也不乏有聖經故事的繪畫。
當然,最經典的《盛開的杏花》是鎮館作品。
官網的導覽影片:
梵谷博物館參觀心得
前往梵谷博物館參觀前就將期待值拉滿,好在梵谷博物館讓我如願以償。
只是,人真的太多了。還好空間很大,不然觀展體驗會不佳。要仔細觀賞一幅作品或是拍照,都得等人潮退去的時機。
整體的動線,我個人非常喜歡,循序漸進式介紹。剛好參觀博物館前不久去參觀了富邦美術館辦的梵谷特展,策展單位一定有仿效梵谷博物館(好的榜樣值得學習,沒問題的)![展覽心得]富邦美術館//《梵谷:尋光之路》Van Gogh: Journey of Light
我們預約入場時間為開館的九點整,大約50分就抵達博物館門外,開始排隊入場。
換了導覽機後開始逛展,每一個導覽都聽了,一定要聽,當下看作品會更有感觸。
個人最喜歡亞爾時期的畫作,可能我比較喜歡色彩明亮的風景畫?最後時期的畫作我也蠻喜歡,尤其是鎮館之作的《盛開的杏花》,看著覺得感動。實在是,覺得梵谷英年早逝,太可惜了。好在小梵谷沒有愧對大伯,有幫他把作品發揚光大,我們現在可以參觀梵谷博物館更瞭解他,以及觀賞他的作品。
有新聞報導指出2028年要閉館重整,各位要把握機會觀賞囉!
前後大約花了兩個半小時(含購物時間),這個速度算是平均速度,建議就預留兩個半小時參觀唷!
若要從地下室通到隔壁棟看臨時展覽,請記得多預留時間。我當時沒有注意到這個選項,就只看完主要的梵谷展而已。
紀念品店的價格,我覺得非常合理,產品也蠻多樣的,很容易失心瘋血拼。
作品介紹
文章前段在介紹展區時,有參雜了一些小私心,列出自己較有印象的作品名稱。以下從看到的展品中,挑選幾個喜歡以及比較大眾的補充介紹。
作品介紹取自於官網,再加以整理。
《盛開的杏花》
除了是鎮館作品之外,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幅作品!
- 杏花—梵谷最喜歡的題材。
- 熱愛大自然的他,有許多杏花主題作品:從玻璃杯中開花的小樹枝到繁茂的花朵樹木。
- 杏樹早春開花。因此,這棵樹象徵著春天的到來和新生命的開始。
- 這幅畫是給侄子的禮物。
- 以大伯名字而命名的姪子,出生於1890年1月31日。梵谷一接到消息便開始作畫,二月底就完成這幅作品,僅花了一個月。
- 這幅畫是梵谷家族的傳家寶
- 弟弟西奧還在世時掛在客廳中,後來掛在小梵谷的臥室。
- 梵谷家族永不出售!
- 在特殊時期的創作
- 當時梵谷已在精神病院待了十幾個月,好久沒有作畫。
- 好不容易在大自然的環境下(室外)完成這幅作品,卻又在之後飽受折磨,無法動筆。等康復後卻也過了(好創作)花季。
- 靈感來自於日本版畫
- 選擇了一個不尋常的視角繪畫,從下面且距離很近地畫樹枝。好像仰躺在草地上,抬頭看著頭頂上的樹枝。也是這個視角使得畫面中看不見整棵樹。
- 在樹枝周圍畫出了藍天,使用了不同深淺的藍色,就像現實生活中的天空。
- 版畫印刷品通常會放大自然細節,並且有時會裁剪圖像。
- 花卉主題本身也很日本。
《向日葵》
梵谷最有名的系列之一!最愛做成週邊商品販售的向日葵,也最容易被抗議者攻擊的畫作。
1888 年和1889 年,他在法國南部的亞爾創作了這些作品。
- 梵谷希望成為向日葵御用畫家
- 梵谷如其他畫家一般,創作花卉靜物畫賣錢。
- 畫家同行認為向日葵賣相差又不高級,但梵谷愛、喜歡畫已經結籽的花。
- 他在創作各式花卉後,選擇了向日葵作為多幅畫作中的主角。
- 他去世後,朋友們帶著向日葵參加了他的葬禮。
- 一個花瓶裡有5種不同版本的向日葵
- 梵谷以其瓶中向日葵畫而聞名於世,這幅畫有多種不同版本。
- 有五件藝術品分別收藏在不同的地方(博物館)。
- 除了這五個著名的向日葵版本外,他還有另外兩個版本。其中一幅在私人手中,另一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幸失去。
- 梵谷的向日葵畫作是色彩實驗
- 畫花卉靜物以嘗試色彩。
- 梵谷在巴黎看到印象派清新、色彩豐富的畫作後,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引入更多的色彩。
- 最初的花卉靜物畫仍然採用傳統的色彩,但後來嘗試了越來越強烈的色彩對比。
- 用向日葵畫作裝飾了高更的房間
- 因巴黎創作的第一幅向日葵靜物畫,而結識高更。
正是高更欣賞自己的作品,證實了他的感覺: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 不久之後,梵谷搬到了法國南部。他想在那裡建立一個藝術家社區:一個藝術家可以生活和工作並互相啟發的地方。
- 當他聽到高更真的要來時,他畫了幾幅向日葵靜物畫,用來裝飾客房。高更稱這些畫「完全是梵谷的」。
- 因巴黎創作的第一幅向日葵靜物畫,而結識高更。
- 「向日葵」象徵感恩
- 梵谷想將《向日葵》的兩個版本與《搖籃的女人》結合起來,他創作這幅肖像畫是為了向令人安慰的母親形象致敬。這些畫作一起構成了三聯畫。兩朵向日葵是「黃色面板」,可以增強肖像的色彩。
- 梵谷認為這幅三聯畫整體象徵感恩。
《吃馬鈴薯的人》
- 梵谷早期(第一幅)油畫作品。
- 將之視為一件展品,為此特意選擇了困難的構圖,以證明他正在成為一名優秀的人物畫家。
- 這幅畫描繪鄉村生活的嚴酷現實,
- 為農民畫了粗糙的臉和骨瘦如柴的勞作的雙手。
- 他想以這種方式表明:他們「用放在盤子裡的雙手自己耕種土地……他們因此獲得了食物」。
- 用大地色畫這五個人物
- 「有點像沾滿灰塵的馬鈴薯顏色,當然是沒剝皮的」。
- 對梵谷來說,這幅畫傳達的訊息比正確的解剖結構或技術完美更重要。
- 他對結果非常滿意,
- 但當時他的畫作卻招致了相當多的批評,因為它的顏色太暗,而且人物充滿了錯誤。
- 如今,《吃馬鈴薯的人》是梵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開花的梅園》
- 仿日本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的《龜戶梅屋舖》。
- 梵谷是日本藝術的狂熱崇拜者。他根據自己收藏的日本版畫臨摹創作了三幅畫。
- 梵谷準確地再現了構圖,但使色彩更加濃鬱。
- 他用紅色和藍色色調取代了廣重樹幹的黑色和灰色。他還添加了兩個帶有漢字(寫蠻好)的橙色邊框,以達到裝飾性和異國情調的效果。
《聖瑪莉的海景》
- 畫於聖瑪莉漁村,且在海灘上作畫,因為在顏料層中發現了沙粒。
- 除了以大膽的筆觸刷在畫布上的藍色和白色外,他還用綠色和黃色來描繪波浪。
- 他用調色刀塗抹這些顏色,巧妙地捕捉光線穿過波浪的效果。
- 鮮紅色的簽名被放置在前景的顯著位置:它的目的是「萬綠之中幾點紅」。
《花園裡的戀人:聖皮埃爾廣場》
- 梵谷將這片陽光明媚的公園景象稱為「有情人的花園畫」。
- 熱戀中的情侶漫步在小栗樹下,坐在蜿蜒的小路上,其中畫面中有三對戀人。
- 他使用了點畫派技術的自由變化,用顏料點建構自己的構圖。
- 在不同方向上使用了不同長度的小筆觸。
- 這幫助他創造了春光明媚的效果,符合他想要表達的親密感。
- 他也渴望妻子和家庭,但他卻擁有「最不可能的愛」。他最終屈服於這種情況,致力於藝術。
- 這幅畫近看跟遠看,感覺很不一樣。(現在也說不上來是哪裡不一樣了。)
《高更的椅子》
- 這幅保羅高更椅子的畫是「肖像畫」。
- 現代小說和綠色座墊上燃燒的蠟燭象徵椅子主人的性格。
- 主要使用紅色和綠色的色調,試圖暗示夜晚的氣氛。
- 他還為這件作品畫了一個帶有白天氣氛的吊墜。
- 巧妙地捕捉到了椅子拋光木頭上的藍色陰影和反射光。
- 這些是由煤氣燈創建的(背景中可以看到煤氣燈)。
- 而梵谷自己有另一幅椅子肖像畫,為簡單的農民椅子,顏色是亮黃色和藍色。
- 這兩幅畫代表了兩位藝術家的不同性格,不久他們就發生了爭吵,分道揚鑣。
《麥田群鴉》
- 梵谷著名的畫作之一,人們經常聲稱這是他最後的作品。
- 據說,險惡的天空、烏鴉和死胡同預示著他生命的終點即將到來。槍聲響起,群鴉亂飛。
- 但這只是一個流傳的謠言。事實上,繼這幅作品之後,還創作了其他作品。
- 梵谷確實希望他的暴風雨天空下的麥田能夠表達「悲傷、極度孤獨」,但同時他也想展現他所認為的「鄉村的健康和強韌」。
- 這幅畫使用了強烈的色彩組合:藍色的天空與黃橙色的小麥形成鮮明對比,而道路的紅色則因綠色的草而更加強烈。
Pingback: [荷蘭]行程規劃//阿姆斯特丹5日行程安排,阿姆斯特丹交通、住宿、食物推薦 - 走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