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指數:4⭐⭐⭐⭐
停留時間:50分鐘(建議預留1小時。)
運河博物館基本資訊
官網:https://grachten.museum/en/
營業時間:
周一:中午十二點至傍晚五點;
周二至周日:早上十點至傍晚五點。
聖誕節、元旦、及國王日(4月27日)不開放。
地點:Herengracht 386, 1016 CJ, Amsterdam https://maps.app.goo.gl/t8no5yFXaanm6JSj7
位於紳士運河上17世紀的運河房屋內。
- 提供免費的語音導覽,涵蓋9種語言有:荷蘭文、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俄羅斯文、日文與中文。
- 有無障礙設施。
- 不接受現金交易。
票價
票種 | 票價(歐元) |
成人 | 16.50 |
學生/CJP | 12.50 |
兒童(6至17歲) | 9.50 |
孩童(0至5歲)、博物館卡Museumkaart、Stadspas、城市卡iAmsterdam City Card、ICOM Card | 免費 |
我就是憑城市卡免費入內參觀的,也沒有先預約時間。 [荷蘭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城市卡介紹&景點推薦
運河博物館內容&心得
運河博物館主要由介紹運河的常設展,以及有年代感的時代室,房間內可能會有臨時展覽展出,還有花園而組成。以下分別介紹博物館內的內容,以及參觀的心得。
運河博物館是我們第一個參觀的博物館,也讓我們心滿意足。
整體來說做得非常好!是個知識及娛樂性兼具的博物館。
也是我們第一個參觀的運河小屋,入口並不明顯,感覺好像走入一間民宅參觀(實際上運河小屋也的確是民宅),不過一進門就看到了豪華的門廳與樓梯。
換了票,領了中文的導覽機。工作人員告知要稍等一下才能進入,原來是有導覽的時間。
時間到時,由工作人員領我們上樓,並告知導覽機如何使用,便開始了我們的參觀。
常設多媒體展
阿姆斯特丹是如何從小漁港變成大都會的?為什麼它們至今仍對這座城市至關重要?您將在我們引人入勝的視聽展覽中了解所有這些,該展覽將帶您踏上阿姆斯特丹400年歷史的旅程。
語音導覽將引導您參觀五個房間。這大約需要 45 到 50 分鐘。每10分鐘就有一個新的旅遊團,每個旅遊團可容納12人。最後一趟遊覽的出發時間為 16:30。
剛好當時的導覽場次,只有我們參觀,沒有其他遊客。
坦白說,我記不太清楚五個房間各自的內容,但也是有循序漸進般地帶領我們穿越歷史,瞭解背景。
第一間房間
映入眼簾的是很大的村莊模型,牆面上有投影影片播放,而導覽就自動播放。
內容應是講解阿姆斯特丹的歷史。
影片播畢後,便指引我們走到下一個房間。
第二間房間
裝潢擺設像是一個議事廳,房間中心有個長桌,四周圍繞著寫著不同職稱的椅子。原來是當時議會在討論阿姆斯特丹的都市計畫,裡面講解了城市的擴張計畫。將桌子當成投影幕,也是蠻特別的。
房間的四周也掛著各式地圖,議事廳氣氛營造很好。
第三間房間
是一間小房間,但地上的材質不一樣。居然是踩在沙土上!這一間房間有很多木造房屋模型,在此講解了運河小屋的建設。
講解到一半還突然打開了窗戶(機關),讓我們觀賞花園。
第四間房間
中間擺著一間運河小屋的模型,涵蓋著每一間房間。
這間的導覽就不是自動播放,而是我們使用導覽機去聽每一間的聲音,蠻有趣的。
而牆壁四周畫著整條運河上的小屋,甚至還可以看進去某幾間的室內呢。
第五間房間
與第一間房間類似的佈景,一樣是模型與牆上投影。差別在於從古代穿到了現代,大致上展示了現在的阿姆斯特丹。
五個房間循序漸進,運用了多媒體的素材呈現了從古至今的阿姆斯特丹,以這個博物館作為整趟荷蘭的旅行,我們是非常滿意,也絲毫沒有覺得每一間房間的限制時間太短,或者是整體遊覽太長太累的困擾。
時代室
參觀完常設的五間房間後,發現原來還有別的房間可以參觀。
但,也就看看這幾間房間,沒什麼特別的。
有年代感的房間,保留著當時建築的房間,以及設計繪畫的裝潢。
- 1663年,一位商人委託當時阿姆斯特丹頂尖建築師之一文布斯Phillip Vingboons設計和建造他未來的住所。
- 文布斯被認為是 17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荷蘭建築師。
- 他以荷蘭巴洛克建築風格建造了這座房子,其中對稱是一個中心特徵。立面和佈局都盡可能對稱。
- 該建築是阿姆斯特丹運河區第四次擴建的一部分。它恰好位於第三次擴建的末期,於1665年竣工。
- 原屋主去世後,這棟建築成為許多商人和銀行家的住所。
特展
完全沒有印象當時有沒有特展。
特展應該也沒有支援中文翻譯,所以也不用太在意了。
花園
我們在常設房間內有瞥見花園,完全不知道花園可另外入內參觀!不過,花園很小,沒參觀到也不會覺得可惜。
花園於 2022 年建成,融合了阿姆斯特丹四個世紀運河花園的元素。
花園裡的四尊古董雕像代表四季。這些擁有兩百年歷史的雕像和噴泉來自法國,但由義大利石灰石雕刻而成。
運河知識
以下內容取自於運河博物館的官網,簡單整理了部分的小知識分享給大家。
運河歷史
城市權利
- 阿姆斯特丹已經發展了千年。
- 一千年前,它只是一個漁村。
- 它作為城市的歷史始於12 世紀,當時南部的大片沼澤地變成了農田,該地區被命名為阿梅斯特勒 (Amestelle)。
- 於 1306 年獲得城鎮地位。
- 1380 年左右,城鎮進一步擴張,在舊城區上建造了第二條有圍牆的運河。
- 下一次擴建開始於 1420 年左右,當時在城鎮東側建造了一條新的堤壩,西側開鑿了一條環形運河。
大城市的擴張
- 擴張速度無法滿足人口成長速度,特別是1585年之後的戰爭時期。
- 根特、安特衛普、馬林和布魯塞爾落入西班牙手中,政治及宗教相對自由的阿姆斯特丹吸引了大批移民。
- 議會制定了17世紀第一次大規模擴鎮計畫。
- 它被建造成半圓形扇形,最大限度地延長了可以建造的防禦牆的長度,並且對於位於水上的城鎮來說也很有意義。
- 運河帶是圍繞著中世紀中心建造的,隨後的每次擴建都建造了更多的運河,部分原因是該地區大部分地區都是沼澤地。
- 1613年,議會決定向西擴展。
- 兩條主要運河被挖掘:紳士運河(Herengracht)與國王運河(Keizersgracht)。
- 建造另一條運河:王子運河。
第三次擴張
- 新的城市佈局須有利於商業,吸引入住。
- 1585年,在紳士運河所在地建造一條新運河,另在城市中心周圍建造運河與街道。
- 阿姆斯特丹的擴張花費大量資金,因此街道與運河分階段建造。
- 第三次擴建始於1610年;第四次於1662年開始。
- 在此期間,運河邊的地塊被劃分成不同的寬度,以吸引不同類型的買家。
- 企業和較不富裕的人可以在王子運河上購買較窄的土地作為倉庫和住宅。
- 較富裕的居民可以在紳士運河上購買較寬的土地,能有花園空間。
- 國王運河周遭土地尺寸介於中間。
- 三大運河上不同類型的建築之間的區別至今仍然很明顯。
第四次擴張
- 最後一次的擴展,紳士、國王及王子運河繼續延伸。
- 經過第三次和第四次擴建後,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所有新居民和企業。
- 如今,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區舉世聞名,吸引荷蘭和國外的遊客。它的許多碼頭和橋樑連接著城市的不同部分。
- 政府正努力修復古蹟們,約有850座橋樑及200公里長的碼頭待修繕。
世界遺產
2010年,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區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
其中原因如下:
- 水利、城市規劃的典範。
如上運河的歷史,阿姆斯特丹的整體城市規劃從很早就開始,也從16、17世紀開始擴展城市規模,整體建設的很完善,也是很多城市效仿的對象。
- 技術、規劃、海洋、建築和文化影響。
十七世紀,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貿易與知識交流之都,為人文主義的傳播奠定了基礎。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是那時開始的,大量貿易。
- 運河房屋的建築。
其運河邊的房屋及其多種多樣的外觀見證了現代世界歷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它是荷蘭運河城市中最大、最突出的例子,水上交通塑造了其整個設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運河區劃分為核心區和緩衝區。
緩衝區的邊界與1999年推出的國家級城市景觀保護區的邊界相同,因此2010年獲得世界遺產地位是現有城內遺產政策的延續。
運河帶
grachtengordel(運河帶)一詞已經使用了近一百年,指的是包圍阿姆斯特丹舊中心的扇形區域。然而,它經常被用來描述該地區最雄偉的部分:位於阿姆斯特丹西側的紳士運河、國王運河和王子運河。
- 該區佈局呈規則形狀,有強烈的線條貫穿其中,但線條之間的區域在規模、功能、外觀和繁榮方面各不相同。
- 紳士運河 (Herengracht) 和國王運河 (Keizersgracht) 一直旨在成為富裕的住宅區。
- 尤其是紳士運河,深受富商和高級政府官員的歡迎。
- 這些運河也異常寬闊,增加了它們的地位。
- 它們不是為繁忙的交通而建造的。強烈鼓勵建築物內、庭院內以及室外公共場所保持安靜。
- 這些建築物的設計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噪音、煙霧和有毒氣味,而運河的設計則是為了阻擋大量人群。
- 最雄偉的豪宅位於紳士運河的黃金彎處,位於Vijzelstraat 和Leidesestraat之間。
- 這裡和其他地方的一些買家提交了整排相鄰房屋的計劃,特別是在轉彎處。
- 王子運河則為工作和交通運河,是倉庫、市場和企業的所在地。
Pingback: [荷蘭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城市卡介紹&景點推薦 - 走遠路
Pingback: [荷蘭]行程規劃//阿姆斯特丹5日行程安排,阿姆斯特丹交通、住宿、食物推薦 - 走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