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阿姆斯特丹]必訪博物館//最著名的躲納粹後宅: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

安妮之家參觀資訊

官網:https://www.annefrank.org/en/

地址:Anne Frank House, Westermarkt 20, 1016 DK Amsterdam https://maps.app.goo.gl/GwPWbDem9rWWnh4PA 

營業時間:每天早上九點至晚上10點
(因為其他博物館只開到五/六點,建議晚上才參訪安妮之家)

安妮之家博物館入口

票價&購票

僅在官網售票,官網售票連結:https://www.annefrank.org/en/museum/tickets/choose-your-ticket/ 

有「一般參觀票」及「一般+導言票券」,一般參觀票價如下:

  • 全票:16歐。
  • 10-17歲、歐洲青年卡:7歐。
  • 9歲以下、某些博物館卡(詳細請至官網查詢,通常旅客沒有的卡):1歐。

若選擇涵蓋30分鐘導言的票券,則需要另外加7歐元。導言內容為二戰及迫害猶太人的歷史背景,僅提供英文。我們沒有參加,請自行評估是否需要加購。
*沒有加導言也會有導覽機唷,跟一般參觀不衝突。

購票比較辛苦,因為安妮之家太熱門了。為了買到票,我甚至還設定鬧鐘,就怕錯過。
每周二,荷蘭時間早上10點(夏令台灣下午四點,冬令是台灣下午五點),開賣六周後的票券。
舉例來說:10/15(二)可以買當天起至12/1(日)的票,共有十月下旬的兩週+十一月四週的時間,而11/25~12/1則是新出現在售票平台上。
同理反推,若是要買12/2(一)的票,請於10/22(二)下午四點(台灣時間)購票,才能把握買到票唷!

通常兩三週內的票都買不到,平日的票較好買。

購票網站截圖

日期粉底為已售完日期。
點選日期(以11/29為例),視窗右邊會出現可選的入場時間,右邊票券圖示數字為該場次所剩餘張數,反灰的當然是賣光不能選囉。


安妮之家參觀心得

安妮之家是荷蘭必訪的行程之一,有人說來這參觀會「很感動」一定要來訪。

但因為他的門票要另外購買,且這裡並不提供「中文」導覽,另外我們對於猶太大屠殺的議題很陌生、也不太想觸碰沉重話題。猶豫了一下到底要不要前往參觀,因為安妮之家晚間也有開放參觀,剛好可以跟其他博物館的營業時間錯開,我們還是安排第二天傍晚參觀。

當天預約了五點30分~45分入場的時段,我們37分抵達,幾乎沒有排隊,跟工作人員出示票券(及預約時間)便入場了。

博物館內禁止拍照攝影,只在尾聲的時候拍了一張照片(看其他遊客也拍了),咖啡廳及房子外觀拍了幾張照片。

安妮之家(出口)

總共參觀的時間大約一小時,即便沒有限制時間,但不斷前進地人潮也會讓你腳步不停歇地往前參觀。

幾乎每個展間都有導覽可以聽,有些展間的導覽會配合影片自動播放。有非常詳實的介紹,介紹人:藏匿者以及幫忙藏匿者的人;事、時:當初的背景、時間軸等歷史資訊;地、物:前棟是奧托的公司辦公室,以及後棟的躲藏小屋,介紹每個房間的用途、功能及作用。

有幾個物品特別被保存下來(有被玻璃保護罩著、特別標示禁止觸摸),而那兩個地方正是需要排隊特別狹窄的區域。其中最重要的是:辦公室通往藏匿小屋的書櫃,打開書櫃後面便是藏匿的小屋,另外一片天地;另一個則是通往閣樓的小樓梯:彼得的房間,安妮與彼得常(約會?)的房間。

而牆上也貼著一些舊時海報與照片,牆上甚至也有瑪格(姊姊)與安妮的身高標記,原來全世界的小孩都用牆壁量身高!

除了原汁原味的辦公室、藏匿小屋區域,還有其他收藏及教育展區。包含了奧托及其他人後來拍攝的紀錄影片,敘述當時歷史、後續抵達集中營等;還有安妮日記的手稿,以及基金會保存下來的蒐集(皆跟當時、跟安妮有些許關係)。

若是看得懂英文,且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一定可以在此得到滿滿感觸與收穫。

推薦也邀請有要前往參觀的朋友,可以先(加減)閱讀安妮日記,或是在維基百科上查詢安妮法蘭克,又或是看官方網站(資料很多)的介紹,也可以把本篇下面的介紹看完。這些資料及背景資訊能幫助你在參觀的當下,更看得懂以及更有機會感同身受。

參觀時有個小插曲,在博物館室內時聽到了一些「砲彈/爆炸聲」,心想這個博物館也內用心了吧!沉浸式體驗!想到安妮在日記中常敘述的場景:我們躲在房子裡,聽著外面接連地砲彈聲,不敢發出任何聲音。
結果,過了幾天一樣在屋內聽到了類似的聲音,才發現原來是「雷聲」。那天的確開始逛展後就下大雨,我們還在安妮之家的咖啡廳躲了雨,匆匆地朝聖了原有的屋子才離開。

安妮之家外觀

安妮之家介紹

會稱為安妮之家,只是因為安妮是最有名的人,她住過。為什麼她最有名呢?
她住在這裡的期間寫下了她的日記。13歲的女生,用她的視角寫下來,藏匿在這個後宅,長達兩年的生活。

遺憾的是,隱匿的住所仍被發現,躲藏其中的八名猶太人,僅有安妮的父親奧托倖存。
二戰過後,奧托回到阿姆斯特丹後,(幫忙藏匿的)友人將當時安妮在小屋中留下的日記交還給他。
又過了幾年,奧托將女兒的些許文字改寫,出版了《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創造了破三千萬本的銷量,也有人稱之為改變世界的十本書。

除此之外,奧托也在努力保存下當時的那間藏匿小屋,為了讓小屋能得以保存(足夠的資金),他與其他幾位人士成立了「安妮之家基金會」,基金會保存了藏匿小屋,並將隔壁棟買下,建立起博物館,致力於推廣(展覽、教育等方式)與保存安妮之家及日記中的當下。

儘管奧托與安妮過世了,但這份精神保存了下來。現今的安妮之家是荷蘭第三多造訪人次的博物館,每天約有120萬名參觀人次。(要知道安妮之家是兩棟很小的運河小屋,根本無法容納更多參觀人次,所以這個數字很驚人。)

而《安妮日記》的轟動,更出現了很多衍伸作品,像是電影、戲劇等,隨著這些作品的成功,也走入了眾多課本及民眾生活中。

安妮的人生&時間軸

  • 1929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
  • 1933年希特勒與納粹主義統治德國。
    • 4歲半(就開始逃亡)隨家人搬遷至阿姆斯特丹。
  • 1938年納粹對猶太人的施暴越來越嚴重,難民人數不斷攀升。
  • 1939年二戰爆發。
  • 1940年5月,德國佔領了荷蘭,因而被困於阿姆斯特丹。
  • 頒布法規限制猶太人。
    • 不能去公共場合(公園、電影院、非猶太人的商店)
    • 只能去猶太學校,安妮被迫離開本來的學校。
    • 不允許經營事業,因此奧托將公司股份轉移給他人。
    • 須報名上冊,有阿姆斯特丹地圖列出猶太人的居住地。
  • 1941年各地的戰爭(有打到蘇聯、珍珠港事件等等)
  • 1942年,繼續頒布各式法令嚴格限制猶太人。
    • 貼上黃色星星貼紙識別猶太人。
    • 無法騎單車、無法搭乘交通工具。因此安妮一家是走路躲到藏匿小屋的。
  • 1942年6月12日,安妮獲得13歲生日禮物:一本日記本。並馬上開始寫作。
  • 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開始躲於後宅。
    • 前一年(1941),奧托確定移民逃亡美國無望。
    • 春天,奧托開始整修他的辦公室後宅。
    • 7月5日,瑪格(姐姐)收到勞動營徵召通知,於是安妮一家決定提早躲藏。
    • 7月13日,另一范佩爾斯家庭(Van Pels)加入躲藏。
    • 11月16日,安妮的室友(Fritz Pfeffer牙醫師)也躲來後宅。
  • 1943年,戰爭持續,猶太人持續被迫害。
    • 5月20日,所有未經許可的猶太人必須離開阿姆斯特丹,多數人被送往集中營。
    • 6月20日,逮捕一萬七千名猶太人。
  • 1942-1945年,各式大屠殺。
  • 1944年3月28日,安妮在日記上寫道:想要出版日記。
  • 1944年8月4日,後宅被發現,被逮捕。
    • 9月3日被轉移至奧斯威辛集中營,奧托與家人們分離。
    • 11月初被轉移至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 1945年(約2月)卒於集中營,得年15歲。
  • 1945年,奧托返回荷蘭阿姆斯特丹,收到安妮的日記。
  • 1947年,安妮的日記出版。
  • 1960年,後宅轉為博物館。

在大戰/大屠殺期間有許多跟安妮一樣的年輕作者,但安妮是最廣為人知的那一位。這樣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視角、文采、她提及的內容(除戰爭外,還有親子手足、性事感情等內容),還有她周遭所有的一切。
若沒有安妮的父親:奧托,策畫一切安排家人們的躲藏,成功倖存,以及到最後致力於日記的出版及基金會;若沒有當初奧托的同事下屬們,幫助他們躲藏兩年,提供後備供給的六位善良人士,還在祕密警察逮捕後協助撿回日記。

安妮的成功,並不是件喜事,誰都不樂見世界曾有過這段歷史。
但她真實存在,那些幫助猶太人的人也真實存在,讓我們能更加瞭解這些故事。

安妮之家不是個快樂景點,但它能讓你知道:你該快樂,你是何其幸福。

This Post Has One Comment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