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基本資訊
展覽:一拍即影:拍立得國際名家攝影大展
地點:師大美術館(10645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和平校區Ⅱ))
日期:2024/3/9-2924/6/7,週日、一、國定假日、連續假期休館。
開放時間:週二到週六 10:00-17:00
官方網站:https://www.artmuse.ntnu.edu.tw/index.php/thepolaroidproject/
製作單位:攝影展覽基金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師大美術館。
此為國際展覽唷!
票價
票種 | 票價 | 身份 |
全票 | 250 | 一般民眾。 |
半票 | 125 | (非一般人有的身份,需憑證入場) 三校聯盟教職員工、師大校友、美術館志工。 |
優待票 | 175 | 6歲以上在學學生(不含社區大學或學分班等短期進修)。65歲以上長者。 |
團體票 | 200 | 團體人數十人以上。 |
免費入場 | 未滿六歲兒童。 身心障礙者本人及陪伴者一名。持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 |
ibon 或現場售票,建議現場購票即可。
展覽事項
參觀時間
- 參觀大約50分鐘。
- 建議預留45分鐘至一小時。若是深入攝影控且喜歡看細節,可再多留20-30分鐘。
- 走馬看花也至少需要30-40分鐘哦!
適合參觀對象
- 拍立得控/攝影控:我實在想不到拍立得控有任何不參觀的理由,有模型可以看、有藝術創作可以看。很棒!
- 對玩轉攝影作品有興趣的人:大部分的作品都有一些年紀,當時的一些創作想法及攝影手法,放到現在都還是好新穎沒有退流行!
- 想吹冷氣看展覽的:師大美術館去年才成立開館,整體空間舒適。
- 不適合孩童:沒有互動式展品,作品本身有藝術,文字介紹較難懂。但,師大美術館空間感很好,且有座椅,孩童要一起帶去完全可以,只是他們應該看不懂。
建議參觀動線:
我是從一樓參觀至三樓,但逛完以後建議從三樓往下參觀回一樓。先了解拍立得背景再看作品,可能會更有感覺!
注意事項:任何尺寸之雙肩背包請寄放於館內置物櫃中。
各區都有志工坐鎮,有些志工很熱心很專業!說不定好奇問他們問題,會有小驚喜跟小收穫喔!
本展覽無語音導覽,展期進入四月後可能會有平日的導覽場次,請至官網查詢。
在這邊喊話主辦單位,這種展覽要有語音導覽啦!看作品會更有共鳴與感觸!
展覽介紹
以下部分文字取自於展覽官方介紹、展出內容。
本展覽以科技與藝術的跨域合作為主題,探索拍立得一路發展鼎盛時期所創作之各種藝術品、相機與底片類型。眾多作品皆出自寶麗來公司始於1949年的「藝術家支持計劃」。該計劃鼓勵藝術家利用拍立得相機和底片進行創作,並向寶麗來公司提供技術層面的回饋,同時收藏這些作品為典藏。
拍立得,既是相片,也是攝影工具,在大眾的印象中,仍然與創新、即時和休閒緊密關聯著。它的多重身分與獨有的照片格式也體現於本次展覽中,囊括了經典的4×3吋到超過1公尺的巨幅作品,內容從紀實、時尚、藝術創作到科學主題皆充分呈現。
有生活的照片、一般的攝影作品、有玩轉藝術的設計作品、甚至有當年的廣告作品呢!
展區介紹
總共橫跨3層樓,11個展區。
1F:A觀察、B築構
許多拿起拍立得相機與底片的攝影師,選擇直球面對現實世界,使用拍立得作為取景設備,為拍攝對象創造直接、看似自然的影響。
一進來就看了很多作品,對於拍立得作品的高清解析度感到驚奇。
2F:C探問、D印象
有些攝影師依照個人藝術風格或興趣應用新奇的工具,他們嘗試這些工具,測試其極限,而且如果他們喜歡自己所見到的成果就會予以採用。
印象非常薄弱的區域,有跟印象派相關的作品,也有攝影師自己創作的風格。
有很多作品讓我覺得好像X光。
2F:E表現、F劇場、G陳設、H速度/洞察力/即時成像
這個區域算是我最有印象的一區,雖然是剛好遇到一個熱情志工,講解了一番。
這邊也重點列出了寶麗來從1940年代開始的影像發展,展示了一些經典攝影機。
也有個可以戴上眼鏡體驗偏光的展品。
很多藝術家皆採用拍立得作為自我表現之新媒介。手工著色印相、調製染料和感光乳劑,以及裁切和重組印相,皆成為藝術家們透過每項新技術而得以實踐無窮無盡的實驗方法。
有很多邊框都有塗鴉跟另外的創作,有些作品甚至不是印在相紙上、而是畫紙。還有負片正片等。
對於某些拍立得藝術家來說,他們視相片的邊框內如同一座小劇場。
有些作品的應用,確實讓我覺得放在今日也仍新穎。
3F:I蜉蝣、J沈思、K創新
創造出世界「尚未準備好」接受「令人震驚」與「意想不到」的發明。
這邊列出了寶麗來公司發展的編年史,以及在製作的各種模型,以及拍立得所運用的技術。
現場文字背板介紹有QR code可以掃,可以瞭解更多成像技術。
就是因為有較多拍立得的背景知識,才會建議可以從3樓逛下去。
補充小知識
寶麗來公司的創辦人蘭德,會發想創作「即時成像」的工具,是因為女兒!
有一幅在月球上拍攝的作品,也是因為太空人為了家庭,而出現的作品!
完全沒有想到,看個展覽讓我感受到親情的強大。
以下影片有介紹這個帶家人上太空的故事!
另外個小知識,在展場看到一個熟悉的人名「安迪.沃荷」。
看到的當下心想,奇怪?他不是普普風嗎?拍立得跟他的關係是?(完全門外漢發言)
原來,拍立得根本可以算是安迪沃荷帶起的風潮?他拍攝了無數作品,他隨身攜帶拍立得,他根本是代言人!或許就是因為一介名人的狂熱,讓拍立得更為之普及吧!
也附上個影片介紹:
知道一些背後小故事,對看展覽是有加分的,對展品更有感觸。
雖然我僅花不到一小時的時間逛展,但對拍立得確實有更深一層認識,歡迎大家前往參觀。
同場加映
師大美術館是一棟七層樓的建築物,特展在1至3樓展出的同時,四樓也有經典常設展,展出的美術作品都是經典!
一樓也設了一個光影走覽,是現代較為受歡迎的沉浸式體驗展覽。
這些都是免費展出,一樓的光影走廊有特別的入口。若看了拍立得展覽,一樓展區內順著走也會抵達(其實是展覽完我才發現,原來是兩個不一樣的!動線有待加強)。
機器之眼.選擇之框
以「機器之眼」為題,師大美術館光影走廊與寶麗來的光學技術發展對話。寶麗來於1940年代時,產品橫跨偏光片、航空飛行器窗戶、太陽眼鏡、3D電影、護目鏡、偵察機,同時也開啟SX-70 立即顯影相機之研發計劃,在不斷改良後拍立得終於問世。寶麗來的光學機器曾經幫助人們鳥瞰地景、觀賞電影娛樂,也協助軍事與醫療中資工作,我們從機器的歷程看見人們與世界的互動。
本次展出的「選擇之框」是由一個AI 進行圖像深層的實驗性互動作品。人工智慧運算而產出圖像,有如分享的機器所見。相框之中,鬥爭與和諧的圖像交織。觀眾透過互動出發影像變化,體驗畫面中的對立與融合,制衡混亂又或是回歸平和, 在機器面前衝突的解決之道簡單明瞭,然而現實世界裡,這卻是人類面臨的一個複雜課題。
隨著人數多寡、手的位置而影像內容會有所變化,蠻有趣的。